每年展会季,参展商们总忙得脚不沾地,展台布置、客户接待、资料发放、线索收集……事情一堆接一堆,而咨询台前总是挤满了人:“你们产品支持定制吗?”“展位W3馆怎么走?”“能发份电子目录吗?”——许多重复性问题接踵而至,现场工作人员根本应接不暇。
这时候,如果能有个“永不疲倦的客服”帮忙应对基础咨询,是不是能省下不少人力?
近几年,不少会展主办方和参展企业开始引入AI智能客服系统,它听起来高大上,但实际用起来到底怎么样?是不是只是个摆设?
会展场景下的AI客服,核心只有三件事:答得快、问不垮、能留资。
一家大型工业展在主入口处设置了几台智能咨询终端,观众可以直接语音或打字提问:“今天有哪些新品发布?”“新能源汽车展区在哪?”“如何预约明天的论坛座位?”背后的AI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(NLP)技术,识别问题意图后,从知识库中提取答案实时反馈,不再需要观众挤到服务台排队,也减轻了人工客服的压力。
更重要的是,它还能多语种实时翻译,不少国际展会上,外语咨询需求很大,AI客服可以快速用英语、西班牙语甚至日语回复海外观众的基本问题,不再依赖翻译人员在场。
而对企业参展商来说,AI客服最大的价值或许是“线索收集”,传统展会中,销售员不停递名片、加微信,回到公司再一个个整理,效率极低,不少展台角落会放一个二维码,观众扫码后,AI客服会自动打招呼,询问需求,并根据对话内容自动生成潜在客户画像和初步跟进建议,同步至企业的CRM系统。
例如某家电品牌在展会期间通过AI客服接收到数百条咨询,系统自动区分出“经销商”“终端用户”“媒体记者”等不同类型客户,并分别推送相应的产品资料和合作方式,后续销售跟进成功率提高了30%。
也有人担心:AI客服会不会很“机械”?答非所问怎么办? 的确,早期的机器人客服经常闹笑话,但如今AI模型经过多次迭代,已经能较好地理解会话上下文,甚至模拟温和有礼的服务语气,复杂问题仍需转人工——但AI已经能完成大约70%的重复性问答任务。
它未必完美,但在展会这种人流密集、咨询量爆发的场景下,AI客服确实成了一个靠谱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省下的人力可以更专注于深度洽谈和业务转化。
技术从来不是目的,而是工具,会展AI智能客服是不是噱头,不取决于技术本身,而取决于我们是否真的用它解决实际问题。
✨ 提示:如果你正在考虑展会数字化升级,不妨从最重复的工作环节开始尝试自动化。
注意:部署前务必做好问题库训练和人工兜底方案,别完全依赖机器。
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在展会上遇到的客服痛点~
标签: 会展ai智能客服